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放松和优化,国内新冠感染迎来了一波高峰。中美有关专家讨论了新冠疫情防控的难点和对策,以及新冠病毒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。北京协和医院徐迎春教授,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卓超教授,西北大学纪念医院齐超教授,美国阿克伦儿童医院微生物科主任郑晓天教授,张文红教授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等相关领域专家参加了座谈。
张文宏认为,目前欧米克隆病毒有多种亚型,感染一种亚型后,有可能感染另一种亚型。最终,它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,具有季节性感染和区域性感染。人体感染多种病毒亚型后,在机体免疫记忆的压力下,病毒的毒力最终会降低。目前国内人群接种的第一批疫苗来自原病毒株,病毒多次变异后,疫苗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弱,很难防止新冠病毒的再感染。根据美国疫情防控经验,除新冠病毒外,其他病毒的感染也不容忽视,新冠病毒感染率下降后,流感或其他病毒的感染率会上升。同时,需要对病毒的突变进行跟踪,目前主要集中在病毒的RBD区域,并没有病毒重组的现象,但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。mg官方电子平台
与会专家结合各自领域,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疫情防控建议。许迎春教授认为,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应继续监测;在后疫情时代,已经部署的医疗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,还应该识别和诊断更多的风险;加强对危重病人的保护和关注。
尹晓明教授认为,应长期关注病毒的突变,目前新冠病毒的突变是点突变,如果未来新冠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不同病毒之间进行重组,其致病性将发生巨大变化;由于疫苗免疫持续时间短,不同毒株之间会发生突破性感染,建议开发非免疫类型的广谱抗病毒药物;应大力推广抗原检测。